【開箱】MacBook Pro M4 Pro 太空黑 48GB / 1TB(含規格挑選與 Line 導購心路歷程)

前言

2013 年得到人生第一台筆電 Acer V3-571G,2017 年得到人生第二台筆電 MacBook Pro 2016,多年過去,我購入了人生第三台筆電 MacBook Pro M4 Pro。長那麼大了,拿到新電腦還是很開心。本文將會介紹我這次挑選規格的心路歷程,以及簡單快速的開箱,讓一些第一次購買 MacBook,或是有選擇障礙的人可以當個參考。


蘋果筆電 vs 微軟筆電

其實撇開各種品牌迷思、軟體支援度、大小重量⋯⋯蘋果筆電的觸控板一直是我心中的唯一,唯一到我這次也一併入手了 Magic Trackpad,從此不再對 MacBook 使用滑鼠。

所以除非是要拿來玩遊戲,不然我應該是不可能選擇微軟的電腦。

再來就是蘋果的生態鏈,擁有越多產品越可以感受到其強大,我目前擁有的 iPhone、iPad、Apple Watch、HomePod、AirPods⋯⋯之間的連動便利性是不容易被取代的,不管是 AirPods 絲滑連接各裝置,還是 Apple Watch 自動解鎖 iPhone 和 MacBook,或是 iPhone、iPad、MacBook 之間的 iCloud 接力功能來無縫完成工作,這些或許只是小小的細節,但卻能讓使用者體驗大幅提升。

預算考量

除了自己的經濟條件外,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先列出自己這次買 MacBook 的目的。是想要「最低限度」剛剛好滿足需求,還是想要「最大限度」讓自己舒服地使用。

而我這次就是想要讓自己舒服地使用,而且希望可以六~七年不換電腦,所以我的預算就從原本的五萬開始拉高,但最高不超過十萬。

MacBook Air vs MacBook Pro

其實 M 系列晶片的 Air 我覺得已經非常厲害了(公司配的筆電就是 M1 Air),輕度文書處理甚至到中度程式開發,若只要考量到攜帶性,應該沒有任何一台筆電可以贏過 13 吋的 Air。這次我會選擇 Pro 最主要是考量到:

  • 風扇散熱
  • 120 Hz 螢幕更新率
  • 14 吋

因為我也算是中度以上的程式開發者,Air 沒有風扇雖然很安靜,但有時候摸到鍵盤上緣的機身還是會被它的熱度嚇到。再來享受過 iPhone 15 Pro 120 Hz 絲滑的螢幕更新率後,我真的看不習慣 60 Hz 了。

另外蘋果有個十分聰明的策略,就是 Air 只有 13/15 吋,而 Pro 是 14/16 吋。蘋果考慮到用 Pro 的中重度使用者,長久盯著螢幕,螢幕不能太小的關鍵。對我來說 13 吋有點太小,15 吋又太大,所以 14 吋這尺寸真的是剛剛好。

考慮到以上原因,加上畢竟這算是我的生財工具,還是一次買到位會比較舒服。所以最後決定買 Pro。

MacBook Pro 14 吋 vs MacBook Pro 16 吋

上面也有提到了,因為 15 吋我就覺得太大太重了(畢竟常常背出門),所以 14 吋是我的優先考量。

MacBook Pro 24 GB RAM vs 48 GB RAM

因為 MacBook 的記憶體是焊死在主機板上,未來不能擴充,也不像硬碟空間可以用記憶卡和外接硬碟彌補,所以 RAM 的選擇一直都是大家最煩惱的點。

RAM 從 24 GB 升到 48 GB 整整多了 14000 的台幣,而我的考量是:之前使用 16 GB 的 M1 Air 是完完全全不夠的,長期都是實體記憶體用滿 + SWAP 10 GB 左右。

我電腦最常開的軟體不外乎是:瀏覽器 / VsCode / IntelliJ / DBeaver / Docker / ChatGPT Desktop App / SourceTree / Notion / Office 全家桶 / Slacks / LINE / Apple Music⋯⋯

這些工具都是吃 RAM 怪獸。我之前常需要將一些暫時沒用到的工具完整關閉以釋放記憶體,考慮到這樣的使用習慣下都還是 16 GB 實體記憶體用滿 + SWAP 10 GB,我認為 24 GB 應該是會有點勉強;加上我也一直想要嘗試運行本地 LLM 和 iOS App 開發,所以最終我決定升到 48 GB。

當然,如果 Pro 有 32 GB 我應該會覺得剛剛好,但 Pro 並沒有 32 GB,除非將 CPU 升級到 M4 Max,RAM 的標配才會變成 36 GB。

MacBook Air 32 GB RAM vs MacBook Pro 24 GB RAM

其實考慮規格的時候是各種方面綜合考量,而不是完全按照順序一步步篩選。考慮到 Pro 沒有 32 GB,我確實也有想過 Air 32 GB,畢竟升級 14000 台幣不是筆小數目,而 32 GB 看起來對我來說又「剛剛好」。

但也如同前面說到的,Pro 有風扇、120 Hz、14 吋這些優點,而且這次我想追求的不是「剛剛好」而是「舒服地用很久」,所以我決定還是選擇 MacBook Pro 48 GB。

MacBook Pro M4 vs M4 Pro vs M4 Max

對於一般使用者,我想 M4 晶片的效能就已經足夠;但純粹以 CP 值來說,我認為 M4 Pro 是最划算的晶片,這個透過下圖的跑分結果就可以知道:

從 CPU 多核的跑分可以看出,M4 Pro 的分數是超過 M3 Max 和 M2 Ultra 的;而且 M4 系列中,Pro 跟基本款的差距拉大,跟 Max 的差距則縮短,完完全全顯示了 M4 Pro 晶片的高 CP 值。

更加詳細說明的話,M4 晶片每秒可以跑 120 Gb 的記憶體頻寬,以及支援 Thunderbolt 4 連接埠;M4 Pro 則是每秒 273 Gb,並支援 Thunderbolt 5。如果有大量傳輸資料到外部裝置習慣的使用者,選擇有支援 Thunderbolt 5 的 M4 Pro 準沒錯。

以需求考量來說,M4 Max 提供了更高的 AI 算力以及媒體引擎(兩個影片編碼引擎和兩個 ProRes 加速器),專業的影片創作人士選擇 M4 Max 可能會有更好的體驗。而我認為我自己是沒有這樣的需求,而且 M4 Max 的 RAM 若要從 36 GB 升到 48 GB,就得選擇 +9450 台幣強制升級到 40 核心 GPU,這一配下去就是破十萬台幣了,對我來說還是爆太多預算了,只有最終選擇 M4 Pro。

MacBook Pro 512 GB SSD vs 1TB SSD

我之前的電腦只有 256 GB 的儲存空間,用了兩年後也是完全爆滿的狀態,系統會一直叫我清理儲存空間,讓我非常困擾。我並沒有在電腦裡面放大量的照片或影片,基本上都是工具和程式碼。我發現光是作業系統和系統資料就佔了快 100 GB,所以 256 GB 對我來說真的是很不夠。

還好 M4 系列 MacBook Pro 基本款的 SSD 就是 512 GB,應該能讓我不用再那麼常清理資料了;不過從 512 GB 升級到 1 TB 要多花台幣 7000 元,相較於市面上的 SSD 價格,確實算是相當昂貴。也因此,很多人會建議直接選 512 GB,不夠再外接硬碟就好。

只是,回頭想想我過去的使用經驗,我也不敢保證自己一定會超過 512 GB。只是我這次已經把記憶體升到 48 GB,就是希望能嘗試各種以前因記憶體不足而不敢碰的東西,也希望這台電腦能用得更久。那麼,SSD 也要選擇「剛剛好」就好嗎?如果真的用超過 512 GB,我能接受出門還要多帶一顆外接硬碟,或是還要特地分哪些資料放電腦、哪些資料放外接嗎?光想到這些就覺得麻煩。所以最後就還是硬著頭皮,捏著錢包,把 SSD 升到 1 TB 了。

銀色 vs 太空黑

顏色的選擇應該只是看個人喜好了。用了兩台銀色的 MacBook 後,這次我想嘗試太空黑。這個太空黑的顏色滿有質感的,也沒有很容易留指紋。再搭配太空黑的 Magic Trackpad,真好看!

以上就是我的 MacBook Pro M4 Pro 太空黑 48GB / 1TB 的誕生過程!現在已經用了一個星期,真的很滿意。


Line 導購

很多人都擔心 Line 導購很容易失敗,以下我列出了我導購的各項時間點:

  • 2025/08/07 夜間透過 Line 導購於蘋果官網訂購 MacBook 和 Magic Trackpad,選定台北 101 直營店自取
  • 2025/08/08 凌晨五點收到「Line 購物通知」,顯示 Line 導購的訂單已成立,購買商品只列出 Magic Trackpad;同天早上九點收到蘋果寄來的 Magic Trackpad 的收據,且訂單狀態調整為「Magic Trackpad 已可取貨」,MacBook 則是預計 2025/08/16 送達直營店
  • 2025/08/11 收到蘋果寄來的 MacBook 收據
  • 2025/08/11~2025/08/13 這幾天「Line 購物通知」並沒有再次跳出通知,但這三天的某一天,Line 導購訂單中的購買商品默默出現了 MacBook
  • 2025/08/14 訂單狀態調整為 MacBook 已可取貨,比預計日期提早了兩天

依照以上客觀的時間歷程,我推測 Line 導購確認要回饋點數的時機點為「Apple 開立收據」的當天/隔天,且同一筆訂單只會通知第一件商品的回饋。


開箱照片


後記

補個我拿到新電腦後,我覺得我還沒有開很多程式的情況下,記憶體的使用量:

滿奇怪的,因為我覺得我開的程式應該跟以前 16 GB 的時候差不多(甚至還開更少),但卻可以到 38.99 GB + 2.36 GB 的 SWAP。不確定是否是在記憶體有空閒時,程式會盡可能貪心使用記憶體。但看到這個結果,我真的很慶幸自己買的是 48 GB。

參考資料:



0 0 votes
Article Rating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Oldest
Newest Most Voted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